第六百零七章:喜報
關燈
小
中
大
京師。
其實廉國公前去大漠的消息,關註的人一向不少,這不只是因為柳乘風平時就是整個京城關註的焦點。還得益於學而為首的一批報紙的宣揚。
交通的便利,使得報紙漸漸普及,五花八門的報紙紛紛湧現,對於這個新鮮的事物,一開始只是宮裏的默許,可是到了後來,上至內閣下到京師裏最底層的官員也都表現出了寬容的態度。
之所以如此,倒不是說朝廷大度,位於在於,報紙本身就是為士紳階層服務的,不少大儒和名士要在報紙中寫著文章,依靠報紙來推廣自己,展示才學。而更多的讀書人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報紙。
甚至士林清議,已經從口耳相傳漸漸轉移到了報紙上,學術的爭論,政策的不滿,甚至還有坊間雞毛蒜皮的小事,如今都承載在了報紙上頭。
在這種情況之下,誰敢對報紙隨意查抄?你這一動,就等於是得罪了大多數讀書人的利益,得罪了為數眾多的士紳階層,當年這個階層指著內閣大臣的鼻子大罵一通,這大學士還得捏著鼻子認了,為的,就是求一個寬容大度的名聲,查抄報館,簡直就是玩笑。
所以雖然朝廷並沒有對報紙制定出什麽相關的律令,官場上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,對這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報紙,所有人都采取了漠視的態度,既不鼓勵,但是也絕不反對。隨你們這些報紙找誰的茬,也不管你們胡說八道什麽,大家只當作聽不見也看不見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縱容是一回事,有些忌諱還是有的,任何報紙,都不許言及宮闈事,更不得對皇帝說三道四,至於歷代先帝,那也絕不能隨意評價功過。
這報紙發展到現在,其實已經成了言論和牟利的工具,有人要言事,自然可以言,問題是這報紙是要掙銀子的,報紙賣不出去,又或者是沒有商家訂些版面的廣告,人家就沒有飯吃,所以,這報紙自然而然會關註一些大家感興趣的事。
柳乘風、瓦刺內訌、新軍,瓦刺細作,這些其實都是天下比較流行的詞匯,反正任何報紙沾上了這些消息,總能吸引一些眼球。
因此這柳乘風出使的各種版本消息便都冒出來,尤其是一些小報,更是捏弄些子虛烏有的事兒,今個兒說據聚寶商行不知名人士透露,柳僉事在關外,遭瓦刺人羈押,瓦刺人已經派出了使節,前往京師,試圖勒索大明。
也有消息說,中途遇到了瓦刺人假扮的馬賊,柳僉事已死在亂軍之中。
越是這種消息,越是能吸引人的註意,連這學而報也不免免俗,拿著自己的東家來做些文章,畢竟現在報紙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,學而報雖是天下第一大報,如今報館已經開遍天下,各省都有駐點,每一期的銷量高達五十萬份,可是在這種競爭之下,自然也不能免俗。
每日各種消息,大多都不太好,對報紙們來說,越是出了壞事,對他們越是有利。可是這些消息,真正是嚇唬住了不少人,聚寶樓那邊已經亂成了一團,單單是京師各種商品的價格都在暴跌,暴跌的理由也是簡單,那些大商賈覺得眼下很不明朗,一旦柳僉事有什麽不測,那麽在失去柳乘風之後,朝廷就少了一個支持商賈們的中堅力量,誰能肯定,朝廷不會改弦易轍,將柳乘風扭轉來的國策再變一變。一旦朝廷的國策改變,那麽市場必定迎來一場浩劫,大量的收購、囤積貨物是很不理智的事,因此大商賈們的出手都很謹慎。
而那些消化商品的商賈的謹慎,也引來了市場的崩潰,不少商賈的作坊裏可存了不少的存貨,按照原來的預計,這些貨物隨時可以尋到買主,誰知一下子,竟是無人問津,以至於物價一跌再跌,最後直接來了個大跳水,不少作坊主損失慘重,聚寶樓裏一片哀嚎。
駐在聚寶樓的一些大報紙的夥計用筆記錄下了一個場景:“四月十七,關外消息依舊不至,錦衣衛指揮使柳乘風至今下落不明,聚寶樓一片慘淡,時有噩耗傳來,或某商賈破產乃在臥房中自盡而亡,又或某商賈於樓中哭告,四處尋買主,卻無人過人,慟哭之聲隱隱傳出,聞著落淚,曰:若柳僉事亡,則天下商賈盡死也。”
這一日,正是四月十七,整個京師,似乎都蕭條了幾分,已經接近破產的商賈開始大規模的裁減工匠,原本緊俏的勞力市場,也開始出現了動蕩,不少人家突然失了生計,一下子仿徨起來,以至於順天府那邊,突然感受到了極為沈重的壓力,治安徹底惡化了,原本人人有工做,自然是一片太平景象,可是人沒了工作,這些人又沒有土地供他們耕種,徹底的淪為了一種新的流民,這些人無所事事,一下子感覺天塌下來,大多數人雖然還老實,靠著家裏的一些積蓄,勉強可以度日,可是也有一些不法之徒開始滋事。
順天府府尹立即上奏內閣,內閣那邊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,在從前,他們對失去土地的農民稱之為流民,對流民一向是心懷恐懼的,有不少大臣提出,流民日壯,則社稷傾覆必出自流民是也。
可是現在,一種新式的流民出現了,他們不是出自於鄉村,而是來自於城市,若是鄉村失地流民,內閣或許還能有些章程拿出來,可是對這種新鮮事物,他們卻是拿不定主意。
事情越來越糟糕,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之外,內閣將此事報入宮中,朱佑樘也是嚇了一跳,立即召開了廷議,專門商討此事,天子腳下尚且不穩,更遑論是其他各省各府了。
在朝殿裏,朱佑樘當面看過了一份份關於京師裏的奏報,隨即陰沈著臉,他的目光在大臣們的臉上一個個掃視過去,隨即籲了口氣,淡淡地道:“工匠失了工作,就如農人失了土地,這都是大事,朝廷必須給予安頓,諸卿以為,朝廷采取何種善後手段為宜。”
眼下的大明,還真的應了那一句曠古未有之局面這句話兒,眼下出現的事物,對這些陳舊的大臣們來說實在是太過新鮮,甚至有點兒不可理喻,偏偏這事兒你想躲也躲不過,誰都知道,事情不能再惡化下去。
話又說回來,這種事怎麽擺平?又有誰能擺平,於是這時候,不少人念起柳乘風的好來,不管怎麽說,柳乘風這家夥最擅長的就是擺平這種事兒的,這個家夥無非是瘋瘋癲癲點,有時候做事沒頭沒腦,卻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。
朱佑樘見所有人都不吱聲,連一向有主意的李東陽居然都是一副無措的樣子,心裏頭自然是有幾分無力。事實上,這些時日他確實是夠煩的,一方面,在擔心瓦刺那邊的事,生怕瓦刺的事失敗,讓瓦刺汗庭做到,最後危及到大明的安危。一個統一起來的瓦刺,朱佑樘深知它的力量。同時,他又擔心柳乘風的安危,為了這兩件事,他心裏煩躁不安,誰知後院著火,還出了這麽大的事兒。
見無人做聲,朱佑樘又問了一遍,才有人勉強站出來,站出來的是吏部尚書馬文升,馬文升道:“微臣對貨物相易之事也是一知半解,只是聽說是商賈裁撤了工匠,何不如詔令下去,嚴禁商賈裁撤工匠,否則予以重責,只是不知陛下以為如何?”
馬文升說出這個建議的時候,連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,老臉一紅,乖乖退回班去,他是弘治三君子沒錯,可是一直管著吏部,對這種事實在是一竅不通,說的難聽點,連人家怎麽運作都不知道,怎麽可能指望著他提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東西出來。
其實馬文升也只是大臣們的一個縮影,這些大臣,雖然不得不承認商貿的存在,甚至對於國庫的收入暴增很是滿意,可是對於商賈之事,卻仍是本心上存著排斥,對他們來說,商賈逐利,最為卑劣,所以他們雖然對商貿並不反對,卻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不反對而已,他們不會去關註這些逐臭的商賈,只要這些商賈不去招惹他們,他們也懶得管。
若是有人和這些商賈有什麽親近之舉,是要遭同僚們譏諷和白眼的,結果……現在都傻眼了。
朱佑樘有一種莫名的煩躁,不禁有點兒動怒的跡象,此時的他,忍不住在想,若是柳乘風在這裏,斷不至這個局面,只是不知……柳乘風現在是否還活著。
想到這裏,朱佑樘的心情更加暗淡。
而正在這時,卻是一個太監飛快的進來,只是站在朝殿大門的角落裏,想來是有事通報,可是這個時候又不敢放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其實廉國公前去大漠的消息,關註的人一向不少,這不只是因為柳乘風平時就是整個京城關註的焦點。還得益於學而為首的一批報紙的宣揚。
交通的便利,使得報紙漸漸普及,五花八門的報紙紛紛湧現,對於這個新鮮的事物,一開始只是宮裏的默許,可是到了後來,上至內閣下到京師裏最底層的官員也都表現出了寬容的態度。
之所以如此,倒不是說朝廷大度,位於在於,報紙本身就是為士紳階層服務的,不少大儒和名士要在報紙中寫著文章,依靠報紙來推廣自己,展示才學。而更多的讀書人許多在日常生活中也離不開報紙。
甚至士林清議,已經從口耳相傳漸漸轉移到了報紙上,學術的爭論,政策的不滿,甚至還有坊間雞毛蒜皮的小事,如今都承載在了報紙上頭。
在這種情況之下,誰敢對報紙隨意查抄?你這一動,就等於是得罪了大多數讀書人的利益,得罪了為數眾多的士紳階層,當年這個階層指著內閣大臣的鼻子大罵一通,這大學士還得捏著鼻子認了,為的,就是求一個寬容大度的名聲,查抄報館,簡直就是玩笑。
所以雖然朝廷並沒有對報紙制定出什麽相關的律令,官場上已經達成了一種共識,對這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報紙,所有人都采取了漠視的態度,既不鼓勵,但是也絕不反對。隨你們這些報紙找誰的茬,也不管你們胡說八道什麽,大家只當作聽不見也看不見。
不過話又說回來,縱容是一回事,有些忌諱還是有的,任何報紙,都不許言及宮闈事,更不得對皇帝說三道四,至於歷代先帝,那也絕不能隨意評價功過。
這報紙發展到現在,其實已經成了言論和牟利的工具,有人要言事,自然可以言,問題是這報紙是要掙銀子的,報紙賣不出去,又或者是沒有商家訂些版面的廣告,人家就沒有飯吃,所以,這報紙自然而然會關註一些大家感興趣的事。
柳乘風、瓦刺內訌、新軍,瓦刺細作,這些其實都是天下比較流行的詞匯,反正任何報紙沾上了這些消息,總能吸引一些眼球。
因此這柳乘風出使的各種版本消息便都冒出來,尤其是一些小報,更是捏弄些子虛烏有的事兒,今個兒說據聚寶商行不知名人士透露,柳僉事在關外,遭瓦刺人羈押,瓦刺人已經派出了使節,前往京師,試圖勒索大明。
也有消息說,中途遇到了瓦刺人假扮的馬賊,柳僉事已死在亂軍之中。
越是這種消息,越是能吸引人的註意,連這學而報也不免免俗,拿著自己的東家來做些文章,畢竟現在報紙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,學而報雖是天下第一大報,如今報館已經開遍天下,各省都有駐點,每一期的銷量高達五十萬份,可是在這種競爭之下,自然也不能免俗。
每日各種消息,大多都不太好,對報紙們來說,越是出了壞事,對他們越是有利。可是這些消息,真正是嚇唬住了不少人,聚寶樓那邊已經亂成了一團,單單是京師各種商品的價格都在暴跌,暴跌的理由也是簡單,那些大商賈覺得眼下很不明朗,一旦柳僉事有什麽不測,那麽在失去柳乘風之後,朝廷就少了一個支持商賈們的中堅力量,誰能肯定,朝廷不會改弦易轍,將柳乘風扭轉來的國策再變一變。一旦朝廷的國策改變,那麽市場必定迎來一場浩劫,大量的收購、囤積貨物是很不理智的事,因此大商賈們的出手都很謹慎。
而那些消化商品的商賈的謹慎,也引來了市場的崩潰,不少商賈的作坊裏可存了不少的存貨,按照原來的預計,這些貨物隨時可以尋到買主,誰知一下子,竟是無人問津,以至於物價一跌再跌,最後直接來了個大跳水,不少作坊主損失慘重,聚寶樓裏一片哀嚎。
駐在聚寶樓的一些大報紙的夥計用筆記錄下了一個場景:“四月十七,關外消息依舊不至,錦衣衛指揮使柳乘風至今下落不明,聚寶樓一片慘淡,時有噩耗傳來,或某商賈破產乃在臥房中自盡而亡,又或某商賈於樓中哭告,四處尋買主,卻無人過人,慟哭之聲隱隱傳出,聞著落淚,曰:若柳僉事亡,則天下商賈盡死也。”
這一日,正是四月十七,整個京師,似乎都蕭條了幾分,已經接近破產的商賈開始大規模的裁減工匠,原本緊俏的勞力市場,也開始出現了動蕩,不少人家突然失了生計,一下子仿徨起來,以至於順天府那邊,突然感受到了極為沈重的壓力,治安徹底惡化了,原本人人有工做,自然是一片太平景象,可是人沒了工作,這些人又沒有土地供他們耕種,徹底的淪為了一種新的流民,這些人無所事事,一下子感覺天塌下來,大多數人雖然還老實,靠著家裏的一些積蓄,勉強可以度日,可是也有一些不法之徒開始滋事。
順天府府尹立即上奏內閣,內閣那邊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事,在從前,他們對失去土地的農民稱之為流民,對流民一向是心懷恐懼的,有不少大臣提出,流民日壯,則社稷傾覆必出自流民是也。
可是現在,一種新式的流民出現了,他們不是出自於鄉村,而是來自於城市,若是鄉村失地流民,內閣或許還能有些章程拿出來,可是對這種新鮮事物,他們卻是拿不定主意。
事情越來越糟糕,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之外,內閣將此事報入宮中,朱佑樘也是嚇了一跳,立即召開了廷議,專門商討此事,天子腳下尚且不穩,更遑論是其他各省各府了。
在朝殿裏,朱佑樘當面看過了一份份關於京師裏的奏報,隨即陰沈著臉,他的目光在大臣們的臉上一個個掃視過去,隨即籲了口氣,淡淡地道:“工匠失了工作,就如農人失了土地,這都是大事,朝廷必須給予安頓,諸卿以為,朝廷采取何種善後手段為宜。”
眼下的大明,還真的應了那一句曠古未有之局面這句話兒,眼下出現的事物,對這些陳舊的大臣們來說實在是太過新鮮,甚至有點兒不可理喻,偏偏這事兒你想躲也躲不過,誰都知道,事情不能再惡化下去。
話又說回來,這種事怎麽擺平?又有誰能擺平,於是這時候,不少人念起柳乘風的好來,不管怎麽說,柳乘風這家夥最擅長的就是擺平這種事兒的,這個家夥無非是瘋瘋癲癲點,有時候做事沒頭沒腦,卻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。
朱佑樘見所有人都不吱聲,連一向有主意的李東陽居然都是一副無措的樣子,心裏頭自然是有幾分無力。事實上,這些時日他確實是夠煩的,一方面,在擔心瓦刺那邊的事,生怕瓦刺的事失敗,讓瓦刺汗庭做到,最後危及到大明的安危。一個統一起來的瓦刺,朱佑樘深知它的力量。同時,他又擔心柳乘風的安危,為了這兩件事,他心裏煩躁不安,誰知後院著火,還出了這麽大的事兒。
見無人做聲,朱佑樘又問了一遍,才有人勉強站出來,站出來的是吏部尚書馬文升,馬文升道:“微臣對貨物相易之事也是一知半解,只是聽說是商賈裁撤了工匠,何不如詔令下去,嚴禁商賈裁撤工匠,否則予以重責,只是不知陛下以為如何?”
馬文升說出這個建議的時候,連他自己都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,老臉一紅,乖乖退回班去,他是弘治三君子沒錯,可是一直管著吏部,對這種事實在是一竅不通,說的難聽點,連人家怎麽運作都不知道,怎麽可能指望著他提出一點有建設性的東西出來。
其實馬文升也只是大臣們的一個縮影,這些大臣,雖然不得不承認商貿的存在,甚至對於國庫的收入暴增很是滿意,可是對於商賈之事,卻仍是本心上存著排斥,對他們來說,商賈逐利,最為卑劣,所以他們雖然對商貿並不反對,卻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不反對而已,他們不會去關註這些逐臭的商賈,只要這些商賈不去招惹他們,他們也懶得管。
若是有人和這些商賈有什麽親近之舉,是要遭同僚們譏諷和白眼的,結果……現在都傻眼了。
朱佑樘有一種莫名的煩躁,不禁有點兒動怒的跡象,此時的他,忍不住在想,若是柳乘風在這裏,斷不至這個局面,只是不知……柳乘風現在是否還活著。
想到這裏,朱佑樘的心情更加暗淡。
而正在這時,卻是一個太監飛快的進來,只是站在朝殿大門的角落裏,想來是有事通報,可是這個時候又不敢放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